有一本书:满满的干货,却又没啥营养。没错,是它,是它,就是它!!!(此处应有BGM)
你好像能从里面获得很多信息,比如211和985都有哪些学校,分布在哪些省份和城市;五花八门的奇葩专业让人大呼不可思议,当你满怀期待地翻阅完合上书仔细回味的时候,脑中却记不起来任何信息,好像没看过这本书,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啊。
是的,高考季结束的下一个主题就是填报志愿,选择理想的大学和专业。回想我当初最想报考航海专业,结果阴差阳错读了人力资源专业,毕业后几经辗转进入猎头行业,就此开始了一段奇妙的旅程。
猎头从业多年,看的人多了,或许我的观点有一定代表性。我们通过三个问题就能聊清楚大学的专业和就业的关系。
第一个问题:你认为人生可以规划吗?
我见过两种人都很有意思:
第一种是这样的:
他们从小比较优秀,主动性强,做事有明确规划和节奏,人生有清晰的方向和目标。比如高考报哪个大学哪个专业,毕业后从事什么职业,在30岁必须达成的目标,生活和事业取得一定的成就,在未来也不断用目标激励自己前行。
第二种是这样的:
他们可能成绩没那么突出,生活中没把规划看得太重,人生随遇而安。比如高考可能因为调剂到那个专业,毕业后没有对比就确定了一份工作,而这份工作也奠定了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或者偶然间看了一本好书,遇上了一个对的人,谈了一场美好的恋爱,因为他们相信人生充满极大的偶然性。
人生中第一次最大的不确定性的是填志愿。因为高考分数好,不一定会等到理想的学校录取通知书和喜欢的专业。
第二个问题:你想过你会从事这个职业吗?
我相信我们都有理想的职业。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仔细想想,你们大学班级有超过50%的人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吗?或许财务和金融的比例高一些。
市场的风向难以琢磨,教育产业化和扩大招生把这种不确定性放大了好几倍。以前填志愿最热门的专业在毕业的时候往往因为市场环境变化和其他原因找不到吻合的工作。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说:“当你读大学的时候,你选择当时社会上最热门的东西,你毕业的时候,说不定就不那么热了。”
所以说,热门的专业不等于一份很好很满意的工作。
第三个问题:你热爱你的职业吗?
有的人这么回答:“谈不上热爱不热爱。”
在许多人看来,如果大学所读专业,去找一份不对口的工作是一种浪费。但其实,衡量浪费与否的标志在于输入的知识是否影响今后的输出。
大学四年的学习,是素质教育,而并不非职业教育。所提倡是提高综合素质、训练思维能力、扩展眼界的全面培养,对个人的塑造是潜移默化的,至于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更重要在于后天的学习能力。这就影响后续的输出。
比较典型的是,双专业双学位的人都有不错的发展。一般而言双专业都会选择商科(金融、会计、市场营销等)或者文科类(法学、传媒、新闻),虽然会比较辛苦,但是在未来的收获体现得相当明显。
诺贝尔奖得主弗里德曼曾说:“做你热爱的事情,不要考虑就业。你上大学的时候根本不可能知道就业市场在几年后会是什么样子。”
这让我想起网上看到的段子:
路漫漫兮,不忘初心。
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包括很多方面,有“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
还有“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这些要素决定着一个人对自己的发展方向以及对社会作用发挥的取向,而热爱是最大的推动力。
热爱你的职业,比专业更重要。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乾坤猎头公司微信平台:qiankun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