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猎头案例剖析:猎头公司的寻访动作汇总及四象限理论的实际应用
寻访动作汇总
1、打高质量List(比如大厂近1年的研发部门List)
2、打低质量List(比如二三线互联网公司3年前的List)
3、找到高质量List
4、找到低质量List
5、搜索公开简历库
6、搜索公司资源库
7、QQ群或者微信群吼一句
8、建立专属的高效的QQ群或者微信群
9、发朋友圈吼一句
10、积累高质量的定向的朋友圈
11、微博勾搭
12、脉脉勾搭
13、目标公司的CC
14、泡知乎、GitHub等论坛
15、找信任你的高相关的朋友推荐
16、找不熟悉的高相关的朋友推荐
17、找信任你的低相关的朋友推荐
18、找不熟悉的低相关的朋友推荐
19、找到目标公司目标部门的人做Mapping
20、在高相关的公众号中通过互动挖掘信息
21、通过LinkedIn找人
22、找相关猎头交换有效资源
23、找相关HR交换有效资源
24、直接对接客户公司用人部门老大做寻访脉络和资源的梳理
25、参加相关领域的线下活动
26、参加相关领域的线上活动
27、直接到目标公司门口抓人
以上基本涵盖了大部分的寻访方式,其他像什么全网搜索候选人、用爬虫去爬各种库等方法虽然有人在用,但基本不是主流手段,就不列举了。就像我之前所说的,猎头找人的方法其实没有什么奥秘,我知道的大家也都知道。但真正难的在于“知易行难”,还是这些方法,有人能找到够质够量的候选人,但大多数人就不行。
下面我们来建立一套基本的逻辑分析方法,并用这种方法来对以上27种操作动作进行分类。
任何一种寻访动作,都可以用效率高低和难易程度两个维度来对其进行划分。在上面的象限图中,第一象限就代表难且高效的寻访动作,第二象限是难且低效的动作,第三象限是低效且容易的,第四象限是高效并且容易的。
在对上述27种常见寻访动作的四象限划分中,请大家再仔细回溯一下我们的案例,因为不同难度不同性质的职位,对于不同寻访动作的象限划分是有很大不同的。比如搜库这个动作,对于有些职位来说,就是非常高效且简单的寻访动作,但对于另一些职位,可能就变成简单但却是极其低效的操作行为。在我们的这个案例中,无疑搜库这个动作是后者,这种判断必须是建立在一定经验基础上的,缺乏必要的经验储备,会导致对于动作的效率和难易程度做出扭曲的判断。
当然,有些猎头顾问对于某种寻访方式会特别有心得,比如使用LinkedIn,他在LinkedIn上面的人脉网络也非常全面和深入,那么这种方法可能对于他来讲就是简单且高效的,但我们下面的分类是针对大多数人的,而不针对个案。
对于这个案例的四象限分类,我大概针对超过50个顾问做过大致的调研,这也是为了避免我个人好恶和操作习惯所带来的偏颇,还好,最后得出的结论大致是一致的。
第一象限:难且高效
3、找到高质量的List
8、建立专属的高效的QQ群或微信群
10、积累高质量的定向的朋友圈
16、找不熟悉的高相关的朋友推荐
19、找到目标公司目标部门的人做Mapping
22、找相关的猎头交换有效资源(什么叫相关的猎头,就是也做算法的猎头,他手头一定有不少资源是他用不上的,放在他手里反正也用不上,你们交换一下,彼此的资源就可能变成活水。)
23、找相关的HR交换有效资源(同上)
24、直接对接客户用人部门老大做寻访脉络和资源的梳理
25、参加相关领域的线下活动(如果有一个机器学习算法的线下分享,参加的都是这领域的人,你说你参加一下,交换一圈名片,扫一圈微信,你觉得效果怎样?但难点是,你作为一个猎头,首先怎么能够知道有这样的分享,其次是你知道之后,人家凭什么邀请你去参加,最后,你是去参加了,你大张旗鼓地各种挖角,人家不把你轰出去才怪。)
第二象限:难且低效
11、微博勾搭(曾经在微博刚开始的时候,这个效率还是蛮高的,但现在,呵呵,你可以试试。大V除外哈)
12、脉脉勾搭(同上)
13、目标公司的CC(5年到10年前,各家公司还没有保护意识的时候,CC虽然难,但还是比较高效的,但现在,算法的人是各家公司的宝贝儿,连个座机都没有,你怎么打?)
14、泡知乎、GitHub等论坛(我知道有些猎头对此特别有心得,也确实能搂到不少好人,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就像站在中南海外想象里面的生活一样遥远。)
15、找不熟悉的低相关的朋友推荐
20、在高相关的公众号中通过互动挖掘信息
21、通过LinkedIn找人
27、直接到目标公司门口抓人勾搭
第三象限:容易且低效
2、打低质量的List
4、找到低质量的List
5、搜索公开简历库
6、搜索公司资源库(对于头部算法这批人,大部分猎头公司的现有库里是很少的。当然不排除有的公司专注在这个领域,库里有不少高质量的候选人,那么这个动作就可以划分到容易且高效的第四象限了。)
7、QQ群或微信群吼一句(同理,如果你的群是你自己专属且和目标职位高度相关,比如这个群里面都是算法领域的牛人,那么这种方法就是容易且高效的,但可惜绝大多数的人做不到这点。)
9、发朋友圈吼一句
17、找信任你的低相关的朋友推荐
26、参加相关领域的线上活动(比如知乎Live、公开课、直播等,参加是容易,但除了能学到点知识,如何勾搭里面的人则是个问题了)
第四象限:容易且高效
1、打高质量的List
15、找信任你的高相关的朋友推荐(什么叫信任你,就是你只要提出请求,他就会尽力帮你的,什么叫高相关,就是他认识一批搞算法的人,比如算法领域的牛人、算法公号的运营者、经常面试算法候选人的HR,甚至是大学里面这个研究方向的叫兽。)
做完这样一个分类,大家都可以自省一下,你自己是怎样来安排各种寻访动作的先后次序和时间投入的。Team Leader也可以看一下,你的下属顾问们又是怎样来做操作行为管理的。
原则上来讲,无论是对于这样一个高难度的算法职位,还是其他任何职位,我们首先的操作一定是落在第四象限的那些容易且高效的动作上。但可惜的是,这样动作的可能性正在变得越来越少。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如果一个职位完全可以通过简单且高效的方法解决招聘问题,甲方为什么要把这样的职位放给猎头去做,自己操作不就行了。我们在BD的时候,确实也希望能拿到这样的单子,但可惜的是,这样的职位在市场上越来越少。
于是,大概率的可能就是在我们完成了为数不多的几个简单且高效的寻访动作之后,是无法Close项目的,要么是因为通过这些寻访动作并不能找到足够的人,还有一种重大的原因是,这些容易且高效的寻访手段也不是唾手可得的。就拿上面的第一种方法:打高效的List来说,如果有这样的List,寻访当然就是简单且有效率的,但哪有那么多的高质量List让你打啊?要么是你通过各种手段,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去找到这样的List,那就又变成难且高效的任务;要么是打那些过期的List,通过大量的沟通、记录和数据清洗,才能把低效的List转化成为高效的List。
在把几个高效且容易的寻访动作做完之后呢,下面该如何选择?
在看完以上的分析之后,我相信大部分的读者可能会选择难且高效的那部分,毕竟猎头是以结果为导向的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情形会大不一样。我曾经仔细观察过我们的顾问的寻访动作安排,他们更多的是跳过难且高效的那些动作,而直接去操作低效且容易的动作来碰碰运气,虽然他们明知道这些动作带来突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或者还有部分是先试试难的工作,稍稍遇到挑战之后,再转向容易又低效的那些行为,他们给自己的心理安慰是这样的:我知道那些方法难,但我试过了呀,效果也不怎么样啊,我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啊。还有一部分人的操作安排是这样的:先试试容易的,效果不好,再试试难的,还是没有效果,那就再回到容易的,寄希望于奇迹的出现。
猎头公司就是乾坤猎头,咨询热线: 4006222973
简历在线投递请登录:www.qiankunlt.com
高端交流群:310325624,高端交流,人才共享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乾坤猎头公司微信平台:qiankun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