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头职场:应届毕业生初入职场,培养5个工作习惯,成长速度超同龄人80%
大多数应届毕业生初入职场,会遇到如下5个问题:
缺乏清晰的职业定位,不确定自己适合哪种类型的岗位;
被职场上的表面现象所迷惑,产生许多的“误以为”;
和同事称兄道弟,拿同事当朋友,把领导当亲人,然后失望;
掌握不少时间管理方法,但工作还是一团乱,等着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把人脉看得比工作能力更重要,却时常被所谓的人际关系所累。
本文带着这5个使大多数应届毕业生感到困惑的问题,深入探讨初入职场时需要培养的5个关键工作习惯,助力广大应届毕业生在职场上得以加速成长。
01、工作习惯1:一边思考,一边执行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保持这种工作习惯:白天专心工作,夜间专注思考。有时只需睡前花上五分钟时间,想清楚某个问题;而有时需要花上两三个小时,慎重地做决策。
刚毕业那时,我和美国团队有过一次深度合作,惊觉他们习惯先思考再执行。但在国内,同事们都是先做事再总结经验。就在这点区别上,我不断探寻思考与执行就顺序方面的利弊问题。
我年轻时比较任性,既然分不清哪种顺序较好,那就不妨一边思考,一边执行。慢慢的,我和我的年轻团队都养成这种工作习惯,不断迭代,效益也明显增强。
第一步:用《问题本》记录执行过程中暂时不解的问题,不要急着去敲定它;
第二步:划出独处的时间来思考本子上记录的问题,不要急着求解,关键在于找到解决问题的逻辑;
第三步:在做事情的过程中验证逻辑的有效性,求解,记录在《问题本》的对应位置,划出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联性,最终绘制成解决问题的思维导图(用于日后借鉴)。
我们因培养思考的工作习惯,在理解能力与问题解决力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相较于同龄人来说更显心智成熟(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也愈发清晰地自我定位。
举个例子。
刚进入互联网行业的新媒体运营者,老做不出效果。如果不思考问题,就会抱怨平台不给力。倘若有思考与执行并肩的好习惯,则会及时看清问题,及时转换方向,又或者发现自己不适合此岗位。
02、工作习惯2:常问“做这件事是为了什么”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高速发展,许多应届毕业生在大学期间,通过网络信息便获知职场上的一些事,形成刻板印象。
初入职场后,应届毕业生容易把自己遇到的事情,代入到其他人的经历当中,极易停留在事情的表象上而忽略了问题发生的本质。
然而,掌握本质思考的能力非一日之寒。对应届毕业生来说,常问“做这件事是为了什么”,则更能规避一些“误以为”的情况。
第一步:把看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件转化为“问题点”,例如,我们看到某位同事被排挤(现象),转成她是因为XXX这件事被排挤(问题点);
第二步:问“排挤她是为了什么”;
第三步:梳理可能的原因,进而筛选出最佳答案(深入问题的本质)。
03、工作习惯3:画一条职场的“三八线”
我见过太多这样的职场名场面:一起进入公司的几位应届毕业生,共同参与新人培训,很快就熟络起来,紧接着就义结金兰。
起初倒是互帮互助,真像难兄难弟。可没过多久,他们对彼此的期望越来越高,对领导的想象越来越好。可是,身边的同事怎么可能总围着某个人转呢?
曾经很要好的同学,也有可能变成同事。这不影响过去的情谊,可一旦身份转变,仍要画一条清晰的职场“三八线”(边界)。
第一步:了解自己对领导的期待,也有自己的底线;
第二步:划清楚与同事相处的边界,什么可说,什么可为,有自己的一套标准;
第三步:把对他人的期待,转移到对自己的期待上。
举个例子。
曾经很要好的一位大学同学,一起进入某家企业工作。曾经的同学情谊非常可贵,每想起来都让人难忘,却也只能怀念。一旦成为同事,就要清楚自己的边界在哪里,是同事,就是同事。
04、工作习惯4:请提前预约我的时间
我总会提前安排好下周的工作,想约同事的时间,也会提前一周定好。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我会提前2-3天通知约好的同事。
自从养成这样的工作习惯,慢慢影响到我的领导。虽然一开始,他觉得麻烦,什么安排还得提前一周说明。可没过多久,他也开始有这样的工作习惯,不会被大领导安排得明明白白。
随后,整个团队就认可这种工作习惯带来的好处,也彼此互相理解,不再存在互相安排的问题,还诸事有商有量。
第一步:做一份日程表,划出自己的固定时间和弹性时间;
第二步:固定时间不接受临时预约,如遇不能提前一周的情况,可在弹性时间里临时预约;
第三步:临近预约的时间,应与预约者沟通,确定计划是否有变。
举个例子。
两个月前,我约访一位企业家,但他的时间太难确定,我就先约定了一周后的周末。约定当周的周四,我给企业家的秘书打过电话,确认周末方便的时间。如无空闲,则继续预约下周时间。
但也有应届毕业生担心,这么预约时间,会不会总让事情无法落地。其实,时间管理之道在于,我们能够很清晰地看到,做这件事何时开始,截止于何时,而非只管当下。
05、工作习惯5:20岁看能力,30岁看人脉,但人脉是积累出来的
这是非常多应届毕业生对职场发展的误解,认为有人脉就好办事。确实,很多优秀人才是因为人脉背景而获得offer,但也是极少数。
企业选用人才,先看其是否具备岗位所需的综合能力。而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则更看重潜力。潜力与人脉的关系并没有太密切,可毋庸置疑,人脉还是非常重要的。
20-30岁阶段,我们在不断积累人脉,而非消耗人脉。初入职场,能力要比人脉更重要,而这些人脉更多体现在,如何激发我们的潜力。
第一步:人生包括工作、学习、生活、理财、人脉和健康六大板块,人际关系只是其中之一,且与工作的关系并行,这意味着工作不是非要和人脉联系到一起,有则更佳(只管积累);
第二步:把所需的人脉进行分类,着重积累与自己强相关的人脉,同步划出所在岗位的能力模型,标注薄弱点和学习计划;
第三步:一边积累人脉,一边增强能力,循环往复,至少坚持到30岁左右。
举个例子。
我刚毕业时,遇到现在的师傅。当时不知道他是何方神圣,只获知是位设计人才。后来我从事相关工作,就跟着他学习基本功,一边积累行业人脉。
而工作十年后,我招了不少团队成员做基本活儿,自己也跳出来做业务。这时,人际关系显得愈发重要,我也成为别人的重要人脉。
06、小结
应届毕业生初入职场,相比我们十几年前的条件,已然好得太多了。但互联网信息的高速发展,对应届毕业生来说,有利有弊。
正因为经验尚浅,职场新人很难有自己的见解,难以由表象到本质的思维突破,极易被某些相似的想象所代入。
如若我们能养成这五个好的工作习惯,成长速度远要超过同龄人。首先,遇到问题不慌不忙,一边思考,一边执行。
其次,常问“做这件事是为了什么”,深入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进而抵达问题的本质上,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随后,画一条职场“三八线”,纵使过去感情再好的伙伴,只要角色发生变化,我们就要清楚边界在哪里。
再者,养成时间管理的好习惯,懂得换位思考问题。没有约定好的时间,也尽可能不去打扰,以免影响同事的其它工作。
最后,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能力比人脉更加重要。但这不代表着人脉就不重要,20-30岁阶段,我们需要积累人脉,而非消耗人脉。
猎头公司是什么?就是乾坤猎头,咨询热线: 400-6222-973
简历在线投递请登录:www.qiankunlt.com
猎头HR人脉资源群:3119474,高端交流,人才共享
更多猎头职场资讯,请关注乾坤猎头公司微信平台:qiankunlt